欢迎您来中华纺织厂招聘信息-纺织人才网-纺织公司企业招聘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场指南 > 简历指导 > 假日期间,和陌生网友“互换住房”“互换特产”……靠谱吗?
假日期间,和陌生网友“互换住房”“互换特产”……靠谱吗?
作者: 时间:2023/10/1 阅读:30746次

  随着中秋、国庆假期出游高峰期到来,不少城市的酒店入住量猛增,价格也直线上涨。有数据显示,国内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了400%左右,价格普遍上涨2倍至3倍以上。这让一些网友感叹“住不起”。同时,另辟蹊径寻找更实惠的住宿方式。

  正如有媒体报道,近日,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旅游互换住房”等帖子,寻找与自己旅游计划相反的网友,以互换住房,节约开销。由于价格亲民,形式新颖,这种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网友。有网友称,互换住房,还能交朋友,这个过程中能收获很多快乐。

  网友发布的旅游互换住房帖子。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当然,除了互换住房以外,此前也有网友在假期期间与其他网友互换家乡特产,以弥补无法亲自游览品尝的遗憾。网友称,互换特产既可以品尝各地美食,还可以结识很多异地朋友,可谓是一举两得。还有人指出,这种共享模式以信任为基础,以互利为目的,只要把握得当,完全可行。

网友发布的互换特产帖子。图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互换住房、互换特产这类社交模式确实受到了部分人的青睐。不过也要看到,这类模式虽然成本很低,且能让网友们享受到更为真实的当地生活体验,但其中的风险隐患也不少,比如陌生人住进家中,出现物品丢失、发生意外等情况,互换特产的对方并未回礼等,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得大意。

  从法律上说,互换住房、互换特产这类社交模式面临着哪些风险和隐患?先说互换住房,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法院法官刘勋看来,其面临的第一个隐患是安全问题。从目前看,互换住房一般不需要押金,也不需要签署任何协议,而普通居民并不具备联网公安机关查验其他居民身份的能力,也不具备甄别身份证件真伪的能力,因此住户也不是必须要登记身份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让陌生人进入私人住宅,可能会诱发盗窃等刑事案件,给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风险。

  第二是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双方互相交换住处使用,意味着双方将彼此的真实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详细住址、钥匙密码等都交给对方去掌握,对方能够进入自己的私人住处进行住宿,对自己的房间布局、私人物品等清楚知悉。如果对方随意翻看交换者的私人物品,甚至拍照录像上传网络,无疑会侵犯交换者的隐私权。

  第三是易引发民事纠纷。互换住房涉及财物损害等民事问题,如果没有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双方可能会因为入住的时间、人数、水电、价格等产生纠纷。同时,私人住宅的生活设施可能不同于酒店宾馆,也容易发生住户无意损坏设施的情况,从而引发民事纠纷。

  而对于互换特产而言,则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风险,如果因食用陌生人寄来的特产导致身体不适,可能还会发生民事纠纷。除此之外,由于互换特产需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地址及联系方式,这也涉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而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不法分子打着“互换特产”的旗号强买强卖,甚至进行诈骗活动,使原本真心实意的互换活动变了味。

  由此来说,看似很美好的互换住房、互换特产,实际上并非想象中这么简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

  河南省南召县人民法院法官史洪举认为,既要看到此类社交模式双赢的社会效果,也要充分认识面临的法律风险,不能一刀切地予以反对、禁止,要充分理解民生诉求,在如何有效防范各类法律风险上下功夫,同时探索建立符合此类社交模式的法律性操作规程。以互换住房为例,比如可以由网络平台向互换双方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房主应认真核实住客的真实身份信息,签订相应的书面协议,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作进一步明确,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此外,如果遇到不诚信的交易行为,应该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互换住房、互换特产这类社交模式从某种程度反映了当下公众对普惠服务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应该看到,随着当前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公众旅游出行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这类社交模式也由此出现。虽然说其能够互利互惠,且有助于促进各地的文化交融,充分展示家乡特色,但其中的风险隐患绝不容忽视。对此,需要有关方面认真研判,如制定相关的规则,引导相关行为合法合规,尽可能地降低此类社交模式的风险,同时,引导相关行业的经营者规范经营,强化社会责任,不能眼里只有利润没有消费者,要避免节日变“劫”日。如此,方能让广大消费者在此类社交模式中更加安全、更有保障。

  最后,法报君提醒欲体验互换住房、互换特产的网友,要对其保持理性谨慎,在憧憬并享受“诗和远方”的同时,应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并注重自我保护,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和法律纠纷。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楠特 常鸿儒

来源:
热门推荐